近年来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艺术市场的发展步伐也随之加快,中国画的经济价值得到承认,市场升值很快,一时成为投资的对象。艺术品投资是继金融、房地产之后的一个主项。随着大家的追捧,出现了不理性乃至过热的现象。虚夸地宣传市场升值的前景,脱离真实的价值评估,漫天的宣传品,令收藏买卖市场高烧不退,泡沫不少,其结果令不少人有行无市,对画家是一种损害,收藏者被套牢,懊恼难言,也伤害了市场前景,真是作茧自缚。但是,这就是市场的无情规律。
应该看到,市场经济对于艺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。一方面,市场源源不断地向艺术品生产主体注入资金,为再生产提供保障,艺术家得到相对的创作活力与自由,鼓励更多人进入艺术活动,使艺术得到繁荣,产生好作品。另一方面,市场具有不可遏制的贪婪性,会不断地追求利润、扩大市场份额,由于市场价值利益链所涉及环节众多,于是,需要不断推出更多具有市场价值的新品,包括以“创新”之名出现的稀奇古怪、花样翻新之作,甚至利用人们喜新厌旧的心理,动员所有舆论手段制造、推动市场需求。当此之际,购买艺术品的客户很少是为了爱好与欣赏,而畸变成对投资增值的期望。据对当下市场情况的观察,起码90 %的客户把艺术品当做楼市、股市来操作。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发展的现实,充分表露了其贪婪性,实际上是市场催生了花样百出、一波又一波的“主义” 、“思潮” 。西方世界的这一切,会不会在我们这里复制重现呢?赝品充斥的拍卖会、毫无道德的经纪人、寡廉鲜耻自吹自擂的狂人,已经记录在2l世纪初的历史中。
艺术要发展,艺术的本质和本体精神要得到尊重。中国画的健康延续并逐步发展,依赖于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精神全面深刻地理解,恢复和重建民族文化的规范与评判标准。重新认识、理解和接受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,将近代以来被不断削弱和破坏的传统收拾重建,绝非一两代人之功可毕。我们要坚持,要有信心。
回顾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,那时民族危亡、哀鸿遍地,惨不忍睹。贫穷、饥饿伴随几代人,直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。在艰难条件下,中国美术却有重大收获,我们的前辈推动了艺术的发展,创造了优秀的艺术珍品。反观当下,虽然文艺界的盘子大多了,艺术家的生活好多了,但是画坛没有了齐白石、黄宾虹、潘天寿、徐悲鸿、林风眠、傅抱石、陈子庄那样的大师。难道真的应了那句“文章憎命达” 、“诗穷而后工”的老话?的确,乱世困厄会造就大师,但盛世明时更应该出精品。当今画坛多浮躁,为人诟病。几年前,跟风模仿乃至伪劣造假情况严重,十分不利于青年画家成长。我理解今天的青年面对的现实是物质世界,生存压力比我们那时更严重。但是我们应该鼓励青年接受挑战,努力奋斗,下定为艺术事业献身的决心,认定绘画是“寂寞之道” ,埋头苦干,继承传统,深入生活,不走捷径,扎扎实实,努力攀登,相信坚持努力终有回报。
中国画自身的发展,受到多方面的影响。任何人的主观愿望是一回事,其客观走向的现实,却实在很难把握。比如说中国画赖以存在的文化性和传统儒道精神、书学修养对笔墨水准的制约,对画家个人文化学养的高要求等等。当下中国画的现实情况就反映了这样的境况。
20世纪以来,有目共睹的情况就是在一代代青年中间,传统文化的基础不断被削弱,对于我们这样古老伟大而传统的民族、正在奋力和平崛起的民族来讲,是绝对不相称的。中华文化的复兴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、自立世界民族之林、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客观要求。令人欣慰的是,我们正走在复兴民族文化的正确道路上,前景是好的,而中国画发展的基础应该越来越坚实。虽然当下有一股外来的热钱在炒作前卫作品的市场,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的天价令中国画家们瞠目,但是我坚信中国人的智慧,最终不会落入别人精心设计的彀中。当然,看到同胞的口袋里装满洋钱,大家只会为他们高兴。
古人说: “天不变道亦不变。 ”历来为激进者批判为抱残守缺的保守思想。其实“天、道”所指是大自然,是宇宙自身运行的客观规律,不但不会变,更是不可违。多年来人类违反天道的事屡见不鲜。教训也不少,也证明了古人的智慧。当然,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的,更是不断变化的,我们看到的百年中国画艺术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走了过来,虽然不断有人抱怨中国画变化缓慢,赶不上西方激变的频率,但是,中国画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在变,只要回顾一下50年前或100年前,就可以看到它的变化之巨大了。中国画还要不断地变化下去,说不定还会回到几百年前的“老”样子去,也未可知。
但是有一点可以认定,中国画是有“根”有“源”的文化,它未必会如某些人盘算的那样,参照西方的模式或道路去发展。
就我个人讲, 30年来思想在变化,总的来说对中国画的前途不那么担心了,心态变得宽容了。中国文化和中国画必将和民族同在,假如有一天中华民族和她的文化都消失了,中国画必然一起消失,否则,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?